面对胃癌,中国、美国都输了,但是日本却成为最大的赢家

2018-01-04  来源:互联网   3970
拥有医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和因人口基数大而积累丰富治疗经验的中国,为什么在治疗胃癌这个领域,唯独日本的治愈率达80%那么高呢?

日本胃癌治愈率一枝独秀


数据来源:表内各国的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

什么叫胃癌5年生存率

胃癌5年生存率:就是指接受胃癌治疗的病人,经过5年后还存活着的比例。这是衡量胃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图表显示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远超中美,一枝独秀。而美国、中国只达30%左右。难不成日本人得的胃癌跟我们其他国家人的不是一个病吗?


关键在于早发现

在美国,胃癌不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美国人相对不重视胃癌的防治,早期发现率低。遗憾的是,中国作为胃癌的高发国,民众的防治意识也没比美国高到哪里去。

但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日本胃癌治愈率那么高,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日本胃癌患者普遍发现得早。那么他们如何做到的呢?一方面靠百姓的健康意识,一方面靠内镜的筛查,这里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据报告,日本人口为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再换算一下,相当于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镜。日本胃癌治愈率那么高,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日本胃癌患者普遍发现得早。那么他们如何做到的呢?一方面靠百姓的健康意识,一方面靠内镜的筛查,这里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而我国胃镜的检查率非常低,我们问问自己,5年来家里有几个人做过胃镜?

CT代替胃镜检查?

还有人说胃镜太难受,不如做个增强CT一扫,肚子里的情况就都清楚了。

其实不然。对于胃癌,即便查了腹部CT也难发现局限于胃粘膜的早期胃癌,只有肿瘤较大时才容易被CT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失去早期诊断的时机。这是腹部CT检查本身的缺陷。

胃镜筛查的优势在于直接看到胃粘膜的病变,对于癌前病变、早期病变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胃镜有抵触情绪,因检查中的不舒服感而主动放弃检查,再加上我国尚未把胃镜列入常规体检范围,使胃癌早期发现率很低。

所以,胃镜的优势是无法代替的。

没有一点点防备,你就这样出现???

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的,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患者很难将这些常见的症状联系到胃癌这种可怕的疾病。

在癌症的防治上有两个世界标杆,一个是美国对肠癌,一个是日本对胃癌。这两个防治经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推广内镜筛查。胃镜的首次检查,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

以下情况,你该注意检查了

肠镜检查

1.凡医生怀疑有结肠的疾病,经积极治疗症状不能好转甚至有加重情况的。

2.年龄超过50岁且伴有长期便血、腹泻、便秘、腹痛等肠道症状者。
3.医生根据临床表现怀疑有肠道肿瘤的患者。


4.出现下消化道出血(便血)者。

5.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持续性体重减轻)及食欲减退者。
6.有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出现长期腹部不适感且疗效不佳,病程较长者。


7.肠癌术后或大肠息肉术后需要定期复查、随访的。

8.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变形)而未进行过肠镜检查者。

9.结肠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为明确具体病变范围。

10.其他由医生认为需要进行肠镜的情况。

胃镜检查


1.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等不适,疑有食道、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及肿瘤患者。

2.有呕血、黑便等症状,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确定有上消化道出血但病因及部位不明患者或需在胃镜下作止血治疗患者。
3.有与胃相关的全身症状(如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的患者。
4.影像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疑有上消化道病变而未能被确诊者。
5.某些上消化道疾病(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的定期复查及药物治疗前后或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6.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或息肉需在胃镜下切(或摘)除患者。